EN
CN EN
CN EN
技术支持

技术支持

TECHNICAL SUPPORT

什么是猴痘?如何预防猴痘?
2023-07-18
什么是猴痘?


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散发的动物源性传染病,属于人兽共患病。虽因猴子得名,但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是松鼠、兔子等啮齿类动物,主要流行地区在非洲中西部热带雨林国家。

1958年,欧洲科学家从实验室的猴子体内分离出猴痘病毒,该病毒与天花病毒、牛痘病毒、痘苗病毒等同属于正痘病毒属。1970年,刚果(金)发现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。自那以后,西非国家多次暴发猴痘疫情。

 
猴痘病毒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?

主要传播途径有动物传人人际传播两种方式:

动物传人是通过直接接触被感染动物的血液、体液、分泌物而传染给人,食用未正确煮熟的被感染动物的肉也有可能被感染。


 
人际传播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,直接接触到被感染者的伤口、体液或沾染病毒的物品(如床上用品或衣服)而感染导致传播。通过呼吸道传播必须是长时间的近距离接触,吸入呼吸道飞沫感染眼睛、鼻子和喉咙的黏膜而传播。此外,猴痘病毒还可以经由胎盘或生产期间的密切接触发生母婴传播。

感染猴痘病毒后会出现哪些症状?

猴痘的潜伏期(从感染到出现症状之间的时间间隔)通常为6至13天,但也可能为5至21天。临床表现可分成两个阶段:

侵入期(发病后5天内):常有发热、剧烈头痛、淋巴结肿大、背痛、肌肉酸痛、重度疲乏无力等症状。


 
皮疹期(发热后1-3天)皮疹从面部开始,然后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,最常见出现在面部、手掌和脚掌部位。皮疹的变化从斑丘疹到小水疱、脓疱,约10天后结痂,约三周后结痂才能完全消失。


 
部分病人在出现皮疹前会发生严重的淋巴结肿大,可有助于识别猴痘。猴痘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,多数患者在几周内康复。

数据显示,猴痘的病死率大约为3%~6%。重症常见于儿童或免疫缺陷人群,病情严重程度还与感染者基础健康状况、暴露于病毒的程度及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。虽然猴痘与天花的典型临床表现相似,但是猴痘人际传播“效率”远低于天花,症状也明显轻于天花。

目前是否有针对猴痘的疫苗或特效药物?

以往的免疫实践证明,由于猴痘疫苗和天花疫苗的相似性,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的预防有效率达到了75%-85%。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感染猴痘病毒后,病症可能会有所减轻。但目前尚无专门针对猴痘的疫苗或特效药物。为此,病例一经发现需及时严格隔离至痘痂脱落。治疗主要为抗常规病毒治疗结合对症、支持治疗,可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。

面对猴痘疫情,我们应当如何预防?

减少人群感染,需要公众提高对猴痘传播危险因素的认识,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,科学防范疫情传播。

1、建议近期避免到发生猴痘病毒感染的地区旅行。避免接触啮齿类动物、灵长类和有袋类动物以及猴痘病人,避免与病人共用物品,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肌肤接触,做好个人手卫生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皮疹等猴痘相关症状须及时就医。避免食用或处理野生野味。动物肉类需彻底煮熟才可食用。

 
 
2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外出时规范佩戴口罩,可同时降低新冠肺炎和猴痘感染风险。加强手卫生,外出归来或接触已感染的人或动物后,使用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或肥皂水洗手。


 
3、使用公共厕所,包括出差住宿宾馆的厕所,如果使用座便器,尽可能使用一次性坐便纸,如果条件不允许,也可用酒精湿纸巾或蘸热水的纸巾擦拭后再使用。

4、加强隔离防护,对来自疫区的人、动物及动物制品,应当严格落实检疫制度要求。对疑似接触过感染人员和动物的暴露人员,应当进行隔离医学观察。前往疫区人员需关注当地疫情形势,增强防范意识,掌握防护知识,保持个人卫生。



(文字、图片整理自网络,如侵权请联删)

微信
微博
QQ空间
返回列表